汗衫牛仔褲。粗爽的嗓音和厚實的臂膀。散落的破碎貝殼。淺淺的木頭香與珍珠貝粉的味道。沒有豪華裝潢的小小工作室。陳甫強的個人風格簡明而強烈,爽朗豪邁的他,踏進工作室之後,陳甫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開始從螺鈿工藝的細節與歷史一直講述到老一輩的經驗趣事,他就像一部屬於螺鈿的歷史專書,讓人翻閱不止,意猶未盡。
陳甫強傳承的不只是上一代,屬於父親那一輩的技術與精神,更是往上承接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精隨,他的作品從歷史故事、蟲魚鳥獸一直到書法詩詞,中國藝術的經典代表與神韻,在陳甫強的雙手中玩味不盡。
傳拓的荊棘之道
一般大眾以及政府對螺鈿的無知,讓陳甫強的推廣之路窒礙難行。「很多人連最基本的都不懂,螺鈿不是雕刻類,是中國工藝品中的漆器類!雕刻只是它12道工序中其中一項」陳甫強略帶失落的說著,「所以說啊,這樣怎麼行?」他嘆氣,「把作品拿出去比賽,評審也不清楚這是什麼」陳甫強無奈的說著沉重的現實。螺鈿本來就屬於耗工費時的高成本工藝品,現在會的師傅更少,成了一種極需保育的「保育類」技術。但是政府的扶植產業從來不是螺鈿,因為成本高,效果不能快速呈現,螺鈿成為強調效率與成果的科層政府的犧牲品。
孤芳自賞的寂寞,是螺鈿這門技藝以及碩果僅存的螺鈿師傅共同的悲涼,「在台灣,做手工藝的地位真的很低」陳甫強一語道出工藝師傅在台灣不受重視、遭遇不平等對待的現況,為了推展螺鈿,陳甫強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政府文化部門之間周旋,卻常常四處碰壁,心灰意冷飽受挫折但是他仍不放棄。
「我們一定會闖出一番大事業,等著看好了,我們一定會成功,到時我要他們回來求我」年近60的陳甫強在說這段話的時候,眼神閃爍出青春的朝氣與活力。
新竹,這個昔日的螺鈿重鎮,大家卻對螺鈿一問三不知,陳甫強希望透過教育向下紮根,「至少要知道螺鈿是什麼啊」,他不指望往日的榮景再起,只希望螺鈿這個技藝不要消逝於現實,只存在於歷史。在陳甫強與社區幹事的奔走下,新竹國小今年的課程中,加入了螺鈿的介紹,也在社區活動中心開課教學,隨時歡迎對螺鈿有興趣的人們去參觀、去實作。
「我們現在開課,在培育一些做螺鈿的種子教師,希望可以這樣永續下去」陳甫強憑藉著使命感的支持與信念,更是基於對台灣的愛與責任,即使面對不同的磨難,陳甫強依然不輟不止的在新竹這片土地上耕耘,由他親自播下螺鈿的種子,始終勤奮的灌溉,他殷切的盼望可以喚醒政府與社會對螺鈿的重視,讓灑下的籽兒可以一一開出美麗燦爛的花,收結這些年來奮鬥的果實。
臺灣螺鈿工藝大師 ─ 陳甫強老師 螺鈿教學網站
http://www.cpmah.org.tw/web/2011/c2011e002/index.htm
媒體報導
【臺灣工藝薪傳錄】傳家寶之螺鈿工藝
【公共電視】1992年陳志升,陳甫強 金花螺鈿伴月行
【大紀元】螺鈿大師陳甫強心繫傳承 悲涼中見希望
【人間褔報】陳甫強出錢出力 傳承螺鈿工藝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貝殼鑲嵌藝術 螺鈿故鄉在新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