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姿蓉的作品-大嘴鳥系列 在她的畫中時常可見鳥、猴子、小狗、小貓……許多小動物, 從她畫的幾張「大嘴鳥」, 可以看出姿蓉在趙嗣強教授的教導下, 一步一步的展現出自己過人的創作能量與天賦。 姿蓉在此幅作品中不但畫出維妙維肖的大嘴鳥, 更精準描繪出樹枝的紋理、顏色、明暗, 也讓趙教授燃起教育姿蓉的信心。 而這幅作品僅停留在「單一具象」, 雖然已經大大超越一般人的水準, 但趙教授希望姿蓉有更大的突破。 此幅作品的大小可是比前一幅單隻大嘴鳥大上好幾倍, 一般人突然要畫出這麼大的作品,可能會感到手足無措, 因此趙教授從構圖開始指導姿蓉。 姿蓉運用三角構圖,左邊的幾隻大嘴鳥呈現正三角, 製造出前景、中景、遠景,右邊就運用一個倒三角構圖。 代表著不穩定,因此向右傾斜 形成了一個循環圓形構圖 而在不斷循環的圓形構圖之下, 帶給人一種和樂融融之感,當站在另一個樹梢頭, 望向群鳥棲息的樹枝,光線從枝葉間打入, 看見大嘴鳥們開心的聊天、玩樂,姿蓉透過畫筆, 表現出一個快樂的大同世界,傳達出心裡的感受, 趙教授說,這才是有內容的作品。
他不希望看到作品只是「鳥、樹、樹葉」這樣具象呈現, 過於疲乏,缺乏創意,於是姿蓉便在下面一幅作品裡, 讓棕梠樹開出扶桑花,這樣不可能的組合,才是突破, 更傳達出一股春天具有生命力、溫暖和樂的熱帶氣息。
接著趙嗣強教授進一步要姿容「打破」 光線打在土地與樹枝上,形成顏色的改變, 可看到鳥、樹枝、樹葉、天空,但又不是純粹將所見的畫面具象畫出, 而是用顏色、區塊來傳達心中的感受。 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季節,有溫暖也有寒冷, 隨自己的「心」去體會作品。 隱約可以看到鳥喙和鳥的形狀,他們是否站在樹梢上? 是不是在聊天?……完全由觀畫者自己想像, 但在大嘴鳥的身上的不同色塊, 已經代表了樹葉、樹枝、天空與光線, 將所有的「形」打破,又融合,讓人們去思考, 用心體會自己究竟在畫中看見什麼。 姿蓉不但展現了自己讓人驚嘆的作畫天賦, 甚至能畫出有塞尚、 畢卡索這樣的大師風采的精彩作品。 <<陳姿蓉網路畫展-請進入參觀>>
陳姿蓉畫展作品集
超現實主義等風格的影子, 趙嗣強教授也利用它們來進行藝術醫療, 刺激姿蓉思考,究竟這些畫派各有什麼特色呢? 「Fauvism」是來自法文的「Fauve」(野獸)這個字, 怎麼會如此稱呼呢? 原來是在1905年法國秋季沙龍展覽裡, 一位藝術批評家發現有一件雕刻作品「小孩的軀幹像」 擺在一個掛滿了馬諦斯、魯奧、勃拉曼克等年輕畫家作品 之陳列室的中央,這件雕刻作品是以十五世紀的手法作成的, 而掛在陳列室四週的這些繪畫作品卻是用色強烈、筆法狂野, 兩者之間有很大差異: 於是這位藝評家就在一本刊物上寫下參觀感想: 「多那泰羅(Donatello)被野獸包圍了!」, 多那泰羅是文藝復興時以古典藝術風格呈現的雕塑, 此後人家便以「野獸派」這個名詞來稱呼這群年輕的藝術家。 用色大膽鮮豔,將印象派的色彩理論與梵谷、 高更等後印象派的大膽塗色技法推向極致, 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 採用平面化構圖、陰影面與物體面的強烈對比, 脫離自然的摹仿。用明亮而強烈的純粹色, 很少描寫陰影。使用對比色相鄰使畫面看來震動, 用同樣強烈的對比色,整個畫面看起來更明亮。
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以使用鮮明、 大膽的色彩而著名。由於受到畫家塞尚、高更、梵谷等人的影響, 同時吸收日本藝術形式,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將顏色的作用發揮到極至。 色彩大膽,成為野獸派的領袖。 當時野獸派包括德朗、哈奧·杜菲和莫里斯·勃拉曼克等人。 1906年野獸派運動開始逐漸消失,但馬蒂斯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 在1906年到1917年之間創造了許多作品。 出現更沉靜的色彩,用暗色的線條畫出形象, 富於節奏感。大戰後,作品又恢復快樂和裝飾性。 晚年在病中從事剪貼。 他認為自己的畫作是來自自然,而畢卡索的是來自自己的想像。 兩個人都以女人和靜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 馬蒂斯更傾向將描繪的對象放到真實的場景中。 晚期風景畫作品,尋求明暗對照法的戲劇性效果。 主題多以暗紅色和藍色大膽地薄塗並勾出強有力的輪廓來表現, 成爲相當憂郁陰沈的形象。晚年魯奧的繪畫多爲厚塗,色調濃豔, 形象以濃重的粗線勾出來,以此爲他的特色。 就是抱著強烈的憎惡心情來抨擊她們所代表的道德敗壞的社會。 畫中沒有同情,只有揭露。他把妓女置于很窄的空間裏, 以暗藍色爲主,以黃白色畫肉體,用淡藍色畫陰影, 勾出濃重的輪廓,呈雕塑式的造型。 他的藝術領域擴展到掛氈、壁畫、布料圖案設計及陶瓷創作, 活潑的曲線運用,成為嶄新流行設計的先驅。 本書輯錄杜菲豐富的作品,充分介紹他的藝術與生涯。 奔放的線條、鮮麗的色彩、明快的筆觸, 杜菲的藝術開拓了另一現代風景與人物畫的新視野。 深受非洲雕刻單純的造形和尖銳的對比影響, 發展出新風格。加上1907年他們參觀了塞尚的回顧展, 立體派第一件代表作畢卡索的「亞維農姑娘」產生。 同時呈現不同角度的面。因此立體派作品, 看來像碎片被放在一個平面上。 他是與畢卡索同樣是立體主義畫的派創始人, 也是二十世紀唯一經歷野獸派和立體主義的畫家。 使繪畫不再能依據現實中的詮釋方式了解其意。 因此造型成為可移動的平面,顏色可以被忽略。 他們認為有顏色的造型很容易引起幻覺, 物質世界是感官幻覺之產物。1912 年, 布拉克找到一個方法將造型和顏色表現為兩種獨立的創作元素。 他用炭筆劃出造型,用有色壁紙剪成條狀代表顏色, 這幅靜物畫就是根據這種理念完成。布拉克在藍紙上剪出一個弧形, 顯露出碳筆部份,將英文字 VIN 的尾端寫在藍紙上, 造成重疊的感覺。 從此他的畫風逐漸脫離了早期立體主義的刻板式, 幾何語言經修改變更為比較自由和輕描淡寫的形式, 色彩樸素而又協調,畫面平靜和諧而優美,構成了一種新的藝術境界。 畢卡索是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他的作品變化多端, 涵蓋住絕大多數二十世紀藝術家發展的樣式。 不固定地屬於任一畫派或運動,他的藝術, 充滿生命力為其特色。主要地位在於他建立了立體派。 一生經過許多重要風格演變,如1901~04年的藍色時期, 略帶誇張的哀愁筆調描寫老人、乞丐和落魄的藝人。 未來派雖是透過立體派而產生,但卻與立體派的主張不同。 末來派畫家表現的是「速度」和「進行」,生活中「動盪」的感覺。 此運動是由詩人馬利涅蒂 ( Marinetti, 1876-1944 )和 畫家巴拉( Balla, 1871-1958 )所領導的。 在繪畫上的形象是重複、 重疊的、模仿影片的方式, 以表現運動中的概念。
1909年詩人馬里奈諦(F.T.Marinetti1876~1944)在巴黎的《費加羅報》, 發表「未來主義宣言」。此宣言否認傳統的藝術,高唱機械的力動與速率之美, 宣言中有一段寫著:「我們敢稱世界偉大的美是由速率的美造成的, 像裝著火藥的機管、子彈在彈道上,又像發著吼聲前進的汽車, 實在比『薩摩色拉肯』(Samothrace)的勝利女神還要美。」 他們的宣言中,可以看出未來派的基本主張, 是在歌頌現代科學、機械工業的發達, 以及近世的革命政治、社會激動的生活等, 也因此反對過去那些描寫沈鬱的靜態之藝術作品。 在馬里奈諦的未來主義宣言發表了一年之後, 義大利畫家包曲尼(UmbertoBoccioni )、魯梭羅(LuigiRussolo)、 巴拉(Giaco-moBalla)、塞凡里尼(GinoSeverini)便在米蘭, 發表了「未來派畫家宣言」,把馬里奈諦的理論實際應用到繪畫創作, 以期創造新式的美。直到此時才出現了未來派的繪畫和雕刻。 過去的很多畫派是先出現作品,然後形成畫派。 但是未來派卻是先有一種主義,發表宣言鼓吹, 然後才出現作品。 以動態感的線條,形與色彩,表現騷動的現代生活, 讚美機械文明,而不描寫任何靜止狀態。 他們的繪畫更強調速度感、空間的崩壞、物體的透明以及噪音的韻律, 反對立體派的靜止性與無主題性, 但卻吸收了立體派的同時性的表現技法。 為了追求力動性,也們把線條的力予以具體化, 而且喜用激烈的色彩、弓箭狀的斜線、銳角、螺旋形來表現。 舉凡喧囂、動力、速率等如同機械般的節奏, 都成為他們創作的中心。 例如〈下樓梯的女人〉是一幅未來派的代表作, 裸女走下樓梯,以很多前後重複的線條來表達, 造成緊張的動態,在畫面上表現速率美。 作家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原籍法國, 一九一二年他受未來派的影響而作此畫, 此畫為費城美術館收藏,已成無價之寶。 在技法上,著重時間性的表現。 例如寫人體的動態、跳、描繪疾馳的汽車, 畫一個彈琴者的手,可以描繪七八隻的重複影像, 畫疾走的馬,可以把腳畫成二十隻表其動態。 追求一個「動」的世界。 主要思想依據為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 弗洛伊德的學說認為,人們的真正思想和面目是隱藏在潛意識及夢裡的, 要真正瞭解一個人,就必須先瞭解他的夢。 藝術上的表現以探索潛意識中的矛盾為主, 如生與死、過去和未來等, 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也為了表現這樣的奇發異想, 大多運用拓印法、黏貼法、自動性技法等, 特殊的表現技法來創作。 另外為了表現與真實世界的扭曲或矛盾, 他們也常常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來表達超現實的世界, 甚至出現幽默的效果。
資料/圖片來源: http://progroup.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3&extra=page%3D2 |
- May 15 Wed 2013 10:50
陳姿蓉的作品-大嘴鳥系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