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10年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運用高科技結合花卉,
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活力。當群眾的話題圍繞著花博,
戴世賢成立的「台灣栽研」仍持續進行各種植栽實驗,
引進日本技術,發展節能、無汙染且低成本的植栽。
植物被放置在特製玻璃罐內,不需澆水、不需土壤就能永保常綠,
顛覆台灣人的眼界。他的植栽不僅受國內誠品書店、鶯歌陶博館、
何嘉仁書店、HOLA和樂家居生活館……等通路青睞,
更受日本廠商邀請,在東京無印良品、關西空港APS、大阪大丸百貨等地上架。
電子主管失業,理性分析後重新出發
「五年前,工作環境跟整個整併的組織發生變動,
自己也不願意在製式化的流程裡貢獻僅有的青春了。」
過去十多年在電腦產業工作,未料2007年的金融海嘯,
讓原本任職於大型上市櫃公司的戴世賢成為「非自願性離職的被資遣勞工」。
在商業模式中,合併、併購、買技術、垂直整併等,
用財政手段達到經濟規模,是成長的最快捷徑,但金融海嘯如當頭棒喝,
讓他重新思考未來方向。中年失業並未讓戴世賢灰心喪志,
他轉念一想,「當時我四十五歲,腦力、記憶力、人際關係都還有所掌握。」
這一次,他想擁有自己的事業。
![]() 創業想法萌芽,戴世賢開始思考著力點。過去經驗告訴他,
只要產業自動化能生產出來的東西,都免不了被取代。
不願再掉入生產導向的思維中,戴世賢轉而開發具技術門檻,
無法用機器自動化的產品。他進一步分析,
台灣的國民所得尚未破兩萬美金,
「我們要生存,就要瞄準民眾口袋裡那一塊,生活上還願意買的東西。」
同時,在結合環保議題的前提下,「植物」成為戴世賢的最佳解答。
因緣際會,引進日本生技盆栽
十二年前,在電子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他,
收到一封來自友人的郵件,
「在日本,有個科學家瘋狂的發表了一篇文章—是關於植物可以種
在石頭上,不必澆水。」某一年,
戴世賢到日本時拜訪了那位農學博士。
「我才發現,他是玩真的。已經六十幾歲的人,皮膚非常黑。
學歷那麼高,但他願意在他的小溫室裡這樣做。」沒想到,
這偶然的拜訪,卻種下一顆好的種子,成為戴世賢多年後創業的方向。
![]() 植物讓人直接聯想到農民,而農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入不敷出,
學識也普遍較低。「我們在科技的思維中,
若只是種子發芽、種、包裝然後出口,那完全是在搶農民的生意。」
於是戴世賢以「滿足既有農產品不能滿足的市場」為目標,
進行產品研發。
維持創業動力的任性與堅持
對於創業,戴世賢的家人持反對意見,
卻也是成就他事業版圖不可或缺的功臣之一。
「反對的原因後來我分析,倒不是反對這筆生意,
人對不確定的事總會不安。」嘗試說服,並不完全能得到支持。
回想創業歷程,戴世賢說:「如果沒有這一段,編解釋邊跑、
邊溝通,帶著一股傻勁和任性堅持下去,可能沒辦法一直做到現在。」
創業初期,沒有農學、森林、生物背景的戴世賢,
投注所有積蓄從日本引進技術,但錢依然不夠。
「錢不夠也要買!」費用不足,戴世賢就和廠商協調,
從後續賺取的利益或權利金,撥出利息補償。
忙碌的生活曾讓他疲勞過度,沒有市場,沒有人相信他辦得到,
沒有廠商願意合作,甚至沒有員工。四處拜訪,產品卻乏人問津,
讓他更感挫敗,「這個國家沒有人在理我!」但一再的嘗試,
終究打動了國內一家知名連鎖店業者,「台灣栽研」終於被看見。
不斷尋求突破,推出台灣原生系列盆栽
創業第一年,戴世賢從較易栽種、來源穩定、
知名度高的植栽開始進行研發,
如:萬年青、幸運竹、黃金革、仙人掌。後來開始種松柏,
成功後才有勇氣挑戰具高經濟價值的樹種。但相較於一股熱血,
公司所具備技術卻遠遠不足。
「但還是想做,你不做,和別人的差距拉不開」。
請不起技術人才,於是他雇用兩位高階國家級顧問,
一個禮拜來一天,終於完成樟樹、羅漢松、紫檀……等樹種的開發,
也在同業間受到尊敬。
![]() 去年開始,為了公司的永續經營,戴世賢讓親族全數退出,
堅持「財務透明化、只做一套帳」。
「要做到技術領先,除產品外觀,植物品種也要拉開差距。」
去年開始,為了產品與一般農作物的差異,
戴世賢也投資研發一系列台灣原生植物的栽種技術。
隨「台灣優先」的觀念日益受到重視,戴世賢希望透過原生樹種的培育,
推展植物所代表的台灣文化。這一系列產品在今年初接到訂單,
也在日本受到熱烈迴響。
![]() 台灣栽研的生技植栽可放置在醫院、飯店、餐桌上等場所,
不需澆水、不需土壤、不怕傾倒,讓使用者能專注於原本工作。
「希望呈現一個簡單的感覺。植物在你眼前出現是加分,
不是你能量的減分。」不僅省水,生技管也能永續利用。
回顧創業歷程,戴世賢說:「每一天都有新的困難。」
但台灣栽研的成功無軌跡可循,他認為,這一切走的值得。
「植物,是我們的文化。」未來,他期盼藉由台灣原生植株的開發,
結合歷史、生活及文化,讓更多人感受到台灣植物的魅力。
媒體報導 ![]() ![]() ![]() 計畫經歷
得獎紀錄 2012 經濟部-感質獎台灣Qualia感質賞商品/服務/設計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efFl3jdfvU&hd=1達人威客採訪編輯 - 蔡孟凌
資料/圖片來源: http://progroup.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2&extra=page%3D4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